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5福建主题论坛落幕

时间: 2019-03-06

7月11日上午,由第七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正荣公益基金会、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和福建省兴业慈善基金会承办的福建主题论坛在福州召 开。福建论坛以“财劲其用,善劲其力——非公募基金会与公益创新”为主题,吸引了东南区域60多家民间公益组织、20多家商业企业及媒体的参与。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徐永光先生首先作了“公益资助与社会创新”的主题演讲,他站在公益未来的角度,为基金会的公益创新指引方向。他 归纳了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的六种类型,提出基金会的价值在于“研究发现、实验创新、宣导影响”。徐永光先生着重分析了公益推动社会创新的重要意义,认为“非 公募基金会的资金很有限,拿这点钱去救灾、给穷人做一点布施价值不大,应该拿来推动社会创新。同时,不要关起门来自己做事情,要跨界,和政府、企业、 NGO合作,共享共赢。”徐永光先生还认为社会企业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模式,提出“免费的商业互联网和收费的公益社会企业,这种颠覆性的社会创新,给我 们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可能。所以公益与商业,非盈利与盈利,现在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任何一个公益慈善,如果离开了心灵,离开了文化,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份温度,我们这个公益慈善又有什么意义?”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会长、厦门翔安区准提寺主持广普法师从“心灵慈善”的角度阐释公益。广普法师说:“公益慈善服务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是人,最后还是人。”不止关注受助者,广普法师分享了同心慈善基金会关注每一位从业人员的思路,关注到每一位社工以及每一位义工的心灵成长。

社会资源研究所创始人、中国资助者圆桌论坛秘书长李志艳先生作了“资助方法论”的主题分享,从术业的角度探讨如何做好公益资助。他认为资助是一个专业,也是一门技术,提出资助的本质是“帮助别人更好的工作”,需要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首先是发现变革力,其次是外部的激发,最后是营造良好的生态。

前三位嘉宾分别从宏观层面,心灵层面和方法论的层面阐述了对“非公募基金会与公益创新”的理解。演讲结束后,三位嘉宾还就“公益人才培养”、“公益筹款”、“跨界合作”等现场提问做出解答。

随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工实习课程主任、助理教授张洋勇先生作了“福建省内公益组织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发布,该调研由正荣公益基金会资助于2014年上半年-2015年上半年完成,报告从公益从业人员状况和公益组织发展情况两个部分对福建省内公益组织生态做了深入剖析。

最后,正荣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婧作了总结分享,希望通过这个论坛,能让福建区域的公益组织有更多的互动和资源链接,推动福建省的公益事业更好发展。

当天下午,正荣公益基金会和兴业慈善基金会还各自举办了基金会开放日活动,与到场的公益伙伴交流分享了机构的理念、组织架构和项目运作等。在兴业慈善基金会的开放日当中,吸引了近50名公益伙伴参加。兴业慈善基金会为到场的公益伙伴做了简单的基金会背景及项目介绍,并由兴业慈善基金会长期合作伙伴——信任社工总干事分享了与兴业慈善基金会的合作经验。 其后,各位公益伙伴们针对“资助区域”“资助标准”“项目要求”等问题与兴业慈善基金会展开交流,表现出各个公益伙伴对基金会进一步协助和推动NGO和公益事业发展的强烈期待。

 

 

其它文章阅读

 

福建省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

Copyright©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05977号-1